學校地圖

校務治理與營運很多樹林

治理程序

2.1.1 校級委員會運作情形 

本校會議分校級、院級與系級,各會議依性質分類如國立高雄大學各類會議圖所示:

學校針對校務發展的資源投入包括:人力、經費、空間、圖儀設備等等,皆有完整的行政配套與相關法規進行規劃與配置,並由各類型遴選委員會監督查核與審議,詳細說明如各類型委員會表

 

2.1.2 民選代表制度與運作

本校對於教職員工生權益相關之各委員會,除各別性別委員均超過分三之一外,並納入各相關利害關係人票選(或推薦)之委員,以保障相關人員之權益與充分表達意見之自由。

 

2.1.3 校-院系所與研究中心之成果鍊結與PDCA

本校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為配合國家高科技人工智慧發展政策,培育適合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各類型跨領域人才,拓展本校之人工智慧研發資源,特整合校內人工智慧相關系所及教師設立。2022年結合電機工程學系吳志宏教授、資訊工程學系洪宗貝教授、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鍾宜璋教授及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俞肇球教授跨領域合作,開發「雷射輔助快速應答可控黏性的智慧型膠帶」榮獲國科會未來科技獎。近年協助企業進行數百小時培訓課程加強職員數位化技能,培育企業各部門人工智慧種子人才,同時引導內部朝向製造數位化發展、導入人工智慧應用加速推動智慧製造,提昇企業競爭力。不僅跨域合作、培育科技人才,該中心結合電機系「e-Eureka資訊志工團」前進偏鄉小學,帶領學童快樂學習推廣資訊教育;亦與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管理學系、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合作智慧科技於運動健康的應用等多元性發展。

本校工學院所屬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於2015年4月8日揭牌成立,為高雄市在地第一所防災中心,該中心結合本校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開設災害防治相關課程,協助學生取得防災士合格證書,並提供政府單位在風災、土石流方面相關的研究建言,協助高雄市政府擬定災害防救計畫、執行災害防救工作,及防救災資源之整合,進一步擴大培訓國家防救人才。

災防中心透過實地踏查社區環境,整合社區各項資源,完善社區防救災能量,協助辦理社區各項災害防救相關教育訓練、實兵演練活動、觀摩活動、成果交流活動,並辦理內政部消防署防災士培訓課程,於2023年共辦理9場次韌性社區教育訓練、8場次兵推或實兵演練、六期8班防災士培訓課程,共328人取得防災士認證。

 

2.1.4 教學與學生學習之成效檢核、管考機制與做法

包含對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的檢核與行政措施方面之檢核,分述如下:

1.教師暨教學面

  1. 依據教師升等辦法、教師評鑑辦法、教學評鑑辦法、教學輔導實施辦法,由三級教評會進行教師專業審議並由教務處及教學發展中心提供教師專業成長輔導。
  2. 針對教學評分不佳教師,訂有「教學諮詢輔導實施辦法」,除了由教務處函知該教師及所屬系所主管外,另規定當事教師應於一學年內參與教務處承辦之相關研習/工作坊至少兩場,作為其精進教學技巧之參考;若近六學期內有兩個學期以上二科未達3.5分之教師,需準備相關資料至「教學諮詢委員會說明」,並依據「教師傳習制度實施辦法」安排輔導程序。
  3. 因應數位科技發展趨勢,新增第三部分「數位學習課程」問卷命題,提供教師授課與數位學習課程反饋參考,藉以優化教學品質。

2.學生學習成效評估面

  1. 從入學之適性選材到畢業後雇主滿意度之全面評估
  2. 招生端:追求適才適所、校系成長永續經營
  3. 學習支持端:促使學生安心向學
  4. 學習評估端:提升學習適應評估品質,以確保數據分析之正確性

2.1.5 確保學習成效之評估反饋機制

各學系已建立完善的學生學習品質管理機制,除了配合全校性的調查外,並制定評鑑自我改善要點,定期召開系務會議、課程委員會、諮詢委員會與課程檢討座談會,透過與教師、學生、畢業校友、家長及學術界、產業界的意見交流,找出教學改善項目。

  1. 學習預警制度:依據「學生課業輔導要點」對前學期二分之一以上科目不及格學生實施預警,另就期中考不及格者,進行潛在性早期預警。
  2. 學院會考:每學年1-2次,由召集人籌統學院共同課程資源、成效檢核,且會考成績占總成績一定比例。2022年止,理學院及工學院已制度化辦理會考,未來將輔導其他學院辦理。
  3. 每學期依「資訊基本能力畢業資格檢定辦法」檢定,含程式設計等五科,並提供線上檢定及練習題。2020年起「程式設計暨運算思維」列五大考科之一,2022年導入PaGamO數位學習平台,提供60種證照及4種競賽作為抵免,且提供29門課程供未通過之學生進行修課補救抵免,針對資訊與非資訊類學生調整權重,貼近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