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地圖

校務治理與營運很多樹林

鑑別重大議題與邊界

 

基於「學校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之個人或組織之利害關係人」定義,鑑別7大類利害關係人後,透過本校校務會議代表、部門主管共識營與內部教職員工座談會,蒐集關切的永續議題清單,續依循GRI準則、利害關係人關注度調查、校內一級與二級主管對組織衝擊程度的評估,進行議題重大性分析,並納入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高教深耕計畫書等學校重要發展規劃,以及永續報告書審查委員提供之意見。經多次討論後,核定21項重大議題依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決議,據以作為本校資訊揭露及永續發展策略與政策規劃之原則。執行步驟說明如下圖。

2.7.1 重大議題邊界分析

鑑別本報告揭露之重大性議題後,劃分各項重大性議題蒐集報導資訊之實體範圍,分為組織內及組織外,組織內為高雄大學本身,涵蓋學生、教師及職員;組織外為家長與社區民眾、校友、企業與非政府組織(NGO),重大主題除C06.COVID-19防疫作為因疫情趨緩排除外,未有重大變化

2.7.2 永續發展策略與管理方針 

本校校務發展規劃導入大學社會責任與高教公共性之實踐,對內以SDGs在地詮釋為核心驅動力,持續精進關鍵目標的實現和體制的完善,對外連結在地產官學策略聯盟與國際夥伴(東南亞大學),共同詮釋SDGs、USR與ESG 理念。2023-2026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收斂於大策略發展目標與35個行動方案,以PDCA自我問責精神落實校務發展計畫管考,致力於達到本校永續發展目標。2023-2026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大發展目標分別為:

  1. 學用合一與跨域教學:以跨域人才培育、創新教學能力精進與教、學行政支援系統再深化為策略,扣合產業發展脈動,建構跨域學習機制,整合跨域人才培育資源,以期適性選才、因材施教,培育學生成為專業素養與跨領域整合思維皆備之人才。
  2. 特色研究與產業鏈結:以產官學鏈結落實、產業新興技術應用及研發動能提升為策略,善用本校區位優勢並配合國家發展政策,整合本校教師專業與在地產官學推動策略聯盟,鼓勵跨領域研究與成果應用推廣,以綠色轉型及數位轉型雙軸發展,鏈結在地產業轉型需求,攜手企業共同詮釋大學社會責任與企業社會責任。
  3. 永續大學與素養深化:以校園碳中和、校園智慧化與永續素養內化為策略,呼應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與臺灣2050淨零排放策略,盤點校園綠色資源及碳匯,致力於推動智慧節能、減碳與五省方案,並持續深化SDGs素養教育,實踐綠色大學理念。
  4. 社會責任、國際化與在地鏈結:延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之全人教育精神,以在地深耕、國際接軌與USRxESG行動鏈結為策略,透過場域共學強化學生對公共議題的跨域學習力,鏈結企業培力。除了藉由場域教育強化本校師生公共事務研究與在地服務實踐,培植社會實踐力;另一方面,透過「SDGs-Inside」理念接軌國際,強化本校永續人才培育機制,提升國際擴散效應,致力於深耕在地、接軌國際,以求共好,善盡大學社會責任。